村网通总站 庄里村 137335.nync.com 欢迎您!
Vista看天下
发布时间:19-09-2610:13
还有比逼当代社恐年轻人参加集体活动更残忍的事吗?
有,就是逼他们在透支心力之外还要透支体力,在好不容易能休息的周末去野外徒步拉练,美其名曰公司团建。
前两天一则在职场论坛上的匿名吐槽,就指向了某知名互联网企业令人迷惑的团建活动。
爆料内容称,这为期两天的团建,出发之后才知道是去野长城爬山,全程长达20公里,其中还不乏危险道路。甚至还有人被困山上、报警求助,直到凌晨两点全部人员才都下了山。
这个帖子在网上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看到网友的吐槽你会发现,原来得了“团建PTSD”的人还真不少:
好好的团建,为什么老是要搞成军训+拉练+野外求生?
奇葩团建活动大赏
其实“团队建设”这事儿,本质上无可指摘。无论是大学社团为了促进成员感情,还是工作团队为了增加互信与凝聚力,都是管理团队的必要环节。
但为什么它现在让人“闻之色变”?
一般来说,比较讨喜的团建形式,无外乎三种:
聚餐型,聚完餐玩乐型,公费旅游型。
一言以蔽之,吃喝玩乐,最好免费,显然都是顺应了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
但是,一旦团建要把所有人拉到荒郊野外的大自然或者体育馆里,穿上整齐划一的迷彩服或文化衫,事情就开始不对劲了。
有件让社恐患者沉默、让当代林黛玉流泪的小事,叫做“素质拓展训练”。
这种团建方式被中国各大中小企业谜之喜爱,可以说是当代中国职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轻则以《快乐大本营》出现过的各式沙雕游戏面目示人,美其名曰“破冰游戏”。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会发现,自己在大学社团第一次例会上和婚礼接亲环节难为新郎时见过的那些游戏,居然工作团建时还要再来一遍。
重,那可就是风靡全中国、让每个参与者都屁滚尿流过的素质训练经典项目轮番上阵,让你的身体和心灵遭受双重素质毒打。
这些游戏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促进团队合作和同僚的默契,虽然理论上你不能促进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哪怕平时工作时已经对猪队友很不爽了,但出来团建还是要共同完成一个比平时KPI更难搞的目标,并忍住不当场发火。
有的游戏则是想建立你和同事互相之间的信任,尽管倒下的人和下面接着的人可能都彼此坑过不知道多少次。
还有的游戏,看上去是教你们部门学习深夜下班发现大门被锁时如何逃出生天(大误),其实是对平时久坐坐到肌肉萎缩的职场白领的公开处刑。
每逢这个环节,团队里块头最大的那俩小伙子肯定会被留到最后,被迫在所有人面前上演一整块腹肌的颤抖。
还有恐高患者看了想辞职的高空飞人。
腰间盘突出患者看了骨头一响的集体性下腰活动。
神秘如当代祭祀仪式、实则只能将都市白领送进医院骨科的加强版集体下腰活动。
早已被各大高校的趣味运动会学习吸纳的沙雕风火轮。
“为了喝一口水差点被我同事五马分尸”的人类韧带极限操作……
总之,素质拓展来这么一天,没给你练个舒筋活血经脉贯通的,就别想回家。
当然,要肯定的是这些项目设计之初都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当代社恐+体质奇差的年轻人眼里,它们无异于精神虐待加体罚了。
如果是以素质拓展之名、行军训之实,那就更惨了。
有些是差不多真军训:白领们脱下平时的白衬衫,迷彩服穿上了,军队歌曲齐声唱起来了,太阳的毒打也挨了……
有些不是军训、胜似军训:一群根本不怎么户外运动的人动辄20公里的野外拉练,风餐露宿睡帐篷,披星戴月看日出……
团建结束后的你和同事
经历这么一套下来,哪怕是初入职场的95后也立刻感觉到自己的虚弱,只想问天问大地:
想赚个糊口钱怎么那么难啊!
中国老板为什么痴迷素质拓展?
今天被迫素质拓展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东西在上世纪40年代的英国被发明出来,本来就是为了“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舰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
后来又经过发展和改良,才演变成了一种对企业、学生等团体进行心理、人格、管理等多方面训练的培训手段。
了解到其来源,大概深受其苦的人们也会感叹一句“怪不得”,因为它本身就是为了很硬核的目的而生。
在1995年引进中国后,素质拓展迅速地成为缺乏现代管理经验的中国企业的团建宝典。
素质拓展确实具有它多年发展总结出的成功经验,但它在中国的流行和本土化,也常常与中小型企业的老板们推崇狼性文化、成功学思维根深蒂固脱不开干系——
既想让员工无条件地团结一心,为整体的成败默默忍耐辛劳与痛苦;
又想训练员工有风险的时候排除万难、不惧挑战,争做勇敢的排头兵。
这也导致有些正经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被曲解、被妖魔化,变成了绝对的服从、体力的压榨和残酷的惩罚,甚至闹出过新员工被魔鬼训练折磨成了横纹肌溶解的荒唐事。
这或许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老板的美好愿景和员工的不情不愿到底冲突在哪儿——
中国公司的“团建”其实是种很理想化的东西。
它期望员工通过时长几十分钟的集体游戏便领悟到深刻的道理,在体力的极限中磨练出钢铁的意志,一天下来就让参与者的情感距离迅速拉近。
说难听一点,这其实透着一种“百因必有果”的思维方式,透着强烈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且已经形成产业的专门服务于企业团建的各种素拓项目、野外一日游项目,成本并不高,可以说是一种相当划算的、让大家至少表面上看起来都很努力上进的方式。
而现实中人和人的关系、默契,特别是在职场,显然没有一次团建就能见效这么简单。
尤其是在这代对集体主义并不感冒、崇尚个人自由的年轻人看来,许多项目的设置不过是通过折磨人的体力、消磨人的意志来达到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效果。这样建立起来的团结和温情仿佛是一种暂时的、虚幻的“屈从”,就像理发店开业前站在大街上高呼口号一样不能让他们获得认同感。
而且不少素质拓展团建项目十几年来都是千篇一律的同质化,有的人可能从高中春游到换了几个工作后,光爬求生墙都爬了不下五次,早已没了通过一次集体活动就震撼不已的新鲜感。
最重要的是,被拉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强行建立起了情感联系,其实和日常的状态是割裂的。
毕竟职场中的人都是被利益驱动的动物。谁也不知道团建中获得的暂时的和平与团结,会不会在日后一次利益分配不均的勾心斗角中立刻分崩离析。
等到那种时候,即便当时团建爬山的时候他拉了我一把,也怕是早被忘到九霄云外了。
强扭的瓜不甜
归根结底,这代自我意识很强的年轻人本质上是反感被绑架着参与集体活动,并强行快速拉进彼此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大学里的社团、学生会,还是步入社会后的职场,有些团建都像是一场大型表演秀,跟不熟的甚至不喜欢的人上演一团和气,既是考验,也是煎熬。
那些本就不擅社交的人不得不在酒桌上陪笑,在一片虚假融洽的气氛中恭维上级,甚至你都不知道会有什么令人不适的游戏环节在里面浑水摸鱼。
即便是相对最受欢迎的“公费旅游型团建”,也有人觉得它本质还是要和领导同事相处,玩也玩得倍感压力,仿佛是在美景中上了几天班一样疲惫。
团建不受欢迎,本质上是吞噬了很多人本就宝贵的私人时间,让人不得不勉强自己进行平时总想逃避的交际。
当年轻人越来越反感这种集体活动,其实背后是一个很简单的“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但热衷于此的公司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给我扭。
这也导致被吐槽的团建最大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团建内容本身,而是公司把它变成一种强制性集体活动的各种“骚操作”。
比上班后还要拉练更惨的是什么?是占用休息日拉练。
比占用休息日拉练更惨的是什么?是“不想去只能请事假”、“不去要扣绩效、扣工资”等等真实存在于人们经历中的不合理要求。
如果说还有比这更惨的,那只能是不得不自己掏钱受罪了。
如果哪个团建能集齐强迫参加、耗费体力、自掏腰包、回报微薄这四大槽点,那简直……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毕竟通过广大网友怨声载道的发言你会发现,这样的经历还真不在少数。
而最惨的,还的属那些夹在中间不得不策划组织这些活动的行政部门员工。吃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这种“强行团建”表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名义为员工福利着想,真实的操作只会让人觉得这是变相克扣员工的福利。
就这样,多年一成不变的团建文化给人留下了种种负面的印象,导致现在很多95后一看到招聘启事里信誓旦旦地拿团建当福利,就果断右上角点X了。
毕竟这年头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好糊弄,也越来越“叛逆”,“我上班就是为了钱,别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成了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老一套的形式主义和空中楼阁一般的集体主义自然无法在他们心中激起一丝波澜。
说到底,人们不过都是出来打工的。被社会毒打越多,越觉得最好的福利不过是工作之余少一点勉强和伪装,多一点被尊重的个人时间和自由。